医疗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的现状及对策

日期:2017-08-28     浏览:170    下载:3     体积:0.05M    
 医疗垃圾是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医疗垃圾中不同程度的含有多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的医疗垃圾在疾病的传播、流行过程中起到扩散的作用。如不进行恰当的处理,必将危及人们的健康。但是,我国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很不乐观,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疫情使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的漏洞明显暴露出来,从而促使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从2003年起,先后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等。为了解目前我校附属医院医疗垃圾处理现状和相关法规执行情况,笔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1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1.1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包括在我校附属医院工作的医师、护士、护工、后勤人员、院内感染和医院管理人员(含实习医护人员),医疗废物收集、回收、运送与处置人员,患者及家属。专门由3名实习医护人员以社会调查的名义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00份,除部分医护人员外均当场填写和收回,得到有效调查表80份。
1.2结果及现状分析
97%(58/60)的医护人员了解或熟知医疗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的知识以及医疗垃圾的危害性,并进行过相关的专门学习和培训;20%(4/20)的患者或其家属了解医疗垃圾的危害性。10%(6/60)的医护人员承认在工作中未按照有关法规和条例认真执行,并且护士比医师执行的认真,高年资职工不如年轻人员执行的好,护工认识层次差别较大。未发现医疗垃圾倒买、倒卖现象。少数医务人员重视医疗垃圾的危害性,但分类概念不清,将非感染性垃圾如部分医疗用品的外包装、医护人员的生活垃圾混入黄色专用垃圾袋内,这种做法虽然未造成疾病传播的危害,但增加医疗垃圾处理成本。80%(8/10)的实习医护人员能够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调查还显示,医院工作人员一致认为现在的医疗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的方法优点突出:(1)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避免对人体的损伤,避免二次污染、扩大污染;(3)减少使用化学消毒剂,保护自然环境;(4)缩小浸泡液污染范围,减少对社会、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减少医疗废物在医院内运转环节,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等。但也有一定缺点,如医院管理人员认为按流程处理有流失的风险、增加管理难度,无害化处理使医疗成本增加。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问题,医疗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还不够完善,如被肝炎患者的呕吐物、血便等污染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等及时、严格处理存在困难;医疗垃圾中的玻璃制品如各种标本和微生物的培养器皿应专门进行分类处理。
2医疗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的经验和对策
近年来,医院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有效监管、定期考核等方式,使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严格按照有关条例、法规执行,现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认真贯彻有关法规和条例,已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垃圾混放的主要原因制定并实施了以下对策。
2.1加强培训,组织学习
按照派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如到上级医院学习经验、参加和举办学习班、书面考试和随机抽查等,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对于新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学习相关文献及经验[2]。反复组织各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有关医疗垃圾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不定期的考核。特别是职业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不规范的实习进修人员,容易造成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对他们不仅要加强培训,而且必须考核合格后才给以上岗。
2.2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各级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进行监督检查。尤其严格对医疗垃圾运送的中间环节进行监督,严防倒卖、倒买行为。如我校附属医院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文件要求,制定医疗垃圾管理实施细则,成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对医院各部门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结果与其绩效挂钩。
2.3提高对医疗垃圾危害的认识
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并广泛宣传,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垃圾危害的认识;自觉抵制对医疗垃圾的不正确处理的现象。医疗废物对医务人员的潜在危害最大,针头刺伤已经成为主要的职业伤害之一;医疗垃圾处置不当将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有人提出“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已成了艾滋病传播的第四条途径”[3]。医院根据大多数护工的文化水平低、不懂医院感染知识及对医疗废物的危险性不了解的实际情况,反复组织其进行有关医疗垃圾处理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垃圾危害性的认识。2000年我国报道儿童因捡废弃空针玩耍而刺伤眼球的事故[4]。
打赏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